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推动急救资源下沉,让生命保障触手可及。”9月12日,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关爱生命,‘救’在身边”AED设备全域配发暨急救培训站成立仪式举行。随着14台AED设备正式“上岗”,辐射面积、点位密度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街道AED配置水平实现每千人3.18台,成为丰台区首个“AED全覆盖安心街道”,以实际行动为辖区居民生命安全筑牢“近在咫尺”的急救防线。
活动现场,14台贴有统一标识的AED设备整齐排列,北京市红十字会、丰台区红十字会及街道领导依次向所辖社区、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及机关办公区进行集中交付。“交付的不仅是医疗设备,更是沉甸甸的生命重托与庄严的守护承诺。”东高地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伟竹表示,AED“配下去”是基础,“管好用好”才是关键,街道已同步建立“定期巡检+动态维护+全域宣传”的管理机制,确保每台设备在紧急时刻“找得到、用得上、能管用”。
随后,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小源为西洼地社区授予“急救培训站”站牌。“我们将严格规范管理维护AED设备,加快推进培训站标准化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公益培训、开放实操场地等方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会专业急救技能。”西洼地社区党委书记万文文表示,社区将全力发挥AED“救命神器”作用,用心运营这一民生阵地,让急救培训站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生命驿站”。
仪式后,丰台区红十字会专业培训师为50余名参会人员开展CPR+AED专题培训,采用“视频演示+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师结合真实急救案例,详细拆解AED设备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及心肺复苏标准流程,重点讲解“黄金4分钟”急救原则与突发情况应对技巧。
与会人员上台模拟演练,从判断环境到完成整套急救流程,培训师在一旁细致纠正动作,“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按压!”每一步都确保参与者能熟练掌握。“我在航天系统工作了30年,深知‘零失误’的重要性。现在学到急救技能,就像多了一项‘保命本领’,以后在小区遛弯遇到突发情况,我也能搭把手了。”参与培训的张先生感慨道。
丰台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马喜红表示,区级部门将持续加大对街道的支持力度,在设备维保、技能培训、力量保障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助力街道将AED硬件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命守护能力。
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小源对地区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期望,“希望丰台区持续优化急救资源布局,开展常态化、系统化急救培训,街道进一步调动辖区志愿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激活基层急救服务网络,以多方协同之力,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急救保障体系。”
东高地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放在民生工作的核心位置,以“航天精度”守护民生温度。“此次AED全域覆盖及急救培训站建设,是街道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街道以航天担当赋能民生保障的生动体现。”东高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斌介绍,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急救培训站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常态化、广覆盖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全力构建“黄金4分钟”地区急救圈,延伸应急救护服务触角,推动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辖区群众生命健康筑起更坚实的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的新篇章。(马艺菡 邢艳霞)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