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宝宝频繁揉眼睛时,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困了”。然而,这个看似寻常的小动作,很可能正在发出求救信号。据临床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3万名新生儿,因未被及时发现的先天性眼病永远失去了光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三个专挑新生儿下手的“视力小偷”这些“盗光者”最爱伪装成困倦模样,悄悄偷走孩子眼睛里的星辰大海,新手爸妈们快收好这份“护眼侦查手册”别让隐形杀手得逞。
一、先天性白内障:瞳孔发白
1.本质
先天性白内障是胚胎期晶状体发育异常导致的混浊,犹如相机镜头蒙上白雾,光线无法正常抵达视网膜,直接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
2.病因
(1)遗传因素: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相关。
(2)母体感染:孕早期感染风疹、弓形虫等病毒可干扰胎儿晶状体发育。
展开剩余80%(3)代谢疾病:半乳糖血症、糖尿病母亲妊娠期血糖失控。
3.典型表现
(1)瞳孔中央呈现灰白色反光。
(2)追视反应差,对鲜艳玩具无兴趣。
(3)孩子频繁抹眼、怕光流泪。
4.治疗
手术是唯一有效手段,最佳干预期为出生后2-3个月。通过超声乳化技术吸除浑浊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二、先天性青光眼:畏光流泪+眼球过大
1.本质
因房水排出通道发育异常,导致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之一。
2.病因
先天性青光眼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升高造成的。
3.典型表现
(1)眼球增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眼球前后径增大,呈现“牛眼”或“水眼”外观。
(2)畏光流泪:因高眼压刺激角膜出现畏光、流泪等表现。
(3)角膜雾状混浊:眼压持续升高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出现角膜水肿、浑浊,严重时甚至影响视力。
4.治疗
(1)药物控制眼压。
(2)微创手术重建房水引流通道,控制眼压。
(3)术后需终身随访,每年至少2次眼压监测。
注:谨遵医嘱治疗。
三、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摆动
1.本质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出现的不自主的、节律性的及反复性的眼球摆动或跳动。
2.典型表现
(1)眼球不自主左右/上下摆动。
(2)喜欢歪头/转头看东西。
(3)抓玩具总对不准。
3.病因
(1)遗传基因缺陷。
(2)脑补控制眼动的神经中枢异常。
(3)先天性黄斑发育不良(眼底“成像中心”没长好)。
4.治疗
难以承受手术风险,先戴镜矫正缓解症状,再通过三棱镜矫正治疗,4岁后再由医生根据情况制定方案进行手术治疗。
四、新生儿眼底筛查
1.筛查必要性
先天性眼病早期症状隐蔽,而出生后前6个月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出生后72小时内的首次筛查可检出80%以上先天异常。
2.筛查技术
(1)广域眼底成像:无创拍摄130°视网膜图像。
(2)眼生物测量:精确评估眼球长度、角膜曲率。
(3)基因检测:针对有家族史的高危群体。
五、治疗新希望: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
现代眼科采用MDT模式(多学科诊疗),整合白内障科、斜视矫正科、屈光矫正科专家,比如:可实现在清除混浊晶状体的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并矫正内斜视,实现“一次麻醉,多重修复”。
家长需牢记:
1.新生儿眼底筛查是法定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务必按时完成。
2.发现异常症状时,72小时内到专科医院就诊。
3.术后坚持视觉训练,0-3岁患儿可借助光栅刺激仪促进视神经发育。
守护孩子的“心灵之窗”,需要科学认知与果断行动。早发现早治疗,或许就能帮助一个家庭避免终身遗憾。
视界无镜
专注为青少年提供智慧化、专业化的近视防控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打破近视困扰,成为孩子视力健康的 “守门人” 与可信赖的护眼方案提供者。
发布于:湖北省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